2014年,32岁的李荣熙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科研机构稳定的工作,回广州开发区创办一家专注于高精度定位的企业“导远电子”。彼时,自动驾驶是国内外投资人追逐的焦点,谷歌在这一年首次对外展示其自动驾驶原型车成品,中国的“自动驾驶”还停留于创新概念层次。地道的广州人李荣熙,本硕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名妥妥的技术控。“当时我就有种强烈的预感,定位感知作为自动驾驶中的关键环节,一定会是未来必须要突破的核心技术。”近日,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时,导远电子创始人兼CEO李荣熙回忆。所以,读研时期的李荣熙,就开始特意专注于移动机器人课题。“在哈工大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就读研究生期间,我发现导航定位其实是移动机器人执行任务最难的一个点,后来我在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学继续相关研究,更加坚定这个行业还有较大技术缺口。”李荣熙说。
创业初始,导远电子也研究特种无人机、海洋船舶的导航定位,直到2015年,经过深度行业调研和商业洞察后,李荣熙决定all in 智能汽车高精度定位感知技术的研发和量产这一赛道,公司于是停掉了其它所有项目。得益于当年的决定,导远电子在2018年率先实现了车规级商业化落地,高精度定位技术获得乘用车定点并实现量产,由此也引发了行业投资人的关注,三年完成了三轮融资,成为自动驾驶行业新晋独角兽。2020年,导远电子发布国内首款功能安全组合定位产品系统,并于2021年获得首个高精度定位领域的ISO26262功能安全认证,如今产品交付已超过20万套。在李荣熙看来,中国的自动驾驶行业尚处于早期,要真正做到百万辆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在路上跑才算成熟,智能驾驶零部件行业还有10-20年的提升空间,“这是一个是可以奋斗到退休的行业”。
“只靠花钱是买不到核心竞争力的”
南方财经:汽车的高精度定位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导远电子采用的高精度组合定位核心优势在哪里?李荣熙:汽车自动驾驶对位置精度要求更高,对安全性要求更高,对交付和成本的要求更高。高精度定位其实包括了几个维度:一是定位精度,是“米级别”还是“厘米级别”;二是定位可用度,在开阔场景能用,在地下停车场是否也能用;三是安全性,是否存在误报,误报直接就会造成事故;四是量产交付,大批量且低成本交付与高精度产品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这意味着需要非常深入的研究和非常高的投入。从高精度定位领域来看,自动驾驶行业首要的问题就是成本和质量。以前高精度组合定位技术成本相对较高,一套解决方案价格甚至可以超出一台汽车的价格。但现在汽车行业的客户希望未来组合导航产品能够做到千元级,并且要满足汽车行业的性能和质量等多方面严苛的要求。
而我们说的高精度组合定位是指“卫星定位+惯性导航”,卫星定位能让车辆在开阔天空获得自身的绝对位置,但它有自身缺点,比如信号容易丢失、易受干扰。而在自动驾驶时代,我们需要做到全天候不间断的厘米级定位。惯性定位、惯性导航过去是面向高端特种行业的精密仪器,成本比较高,如何做出可量产、高精度、低成本的产品,这是难点,导远电子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核心优势。我们从2018年开始导入车规功能安全体系,2021年成为国内首家在高精度定位领域获得德国莱茵功能安全认证的公司。总结来说,我们的核心优势一是团队追求零误差的精神,二是比较早就进行布局规划。 南方财经:“芯片荒”让汽车产业意识到自主可控才是发展唯一出路,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导远电子有哪些自研自控核心技术?李荣熙:去年以来,持续发酵的“芯片荒”就让国内汽车产业意识到自身发展存在的巨大隐患。同样在零部件领域,也是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高精度导航、定位和授时(PNT)技术的研制和批量交付的门槛较高,目前精度比较高的惯导技术很有可能会成为制约智能驾驶发展的瓶颈。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很可能就会成为智能驾驶行业发展的瓶颈,而只靠花钱是买不到核心竞争力的,所以导远电子愿意将30%-40%的收入投入在自主研发上。一方面,我们会花更多的精力在惯导技术、卫导技术、关键算法上进行自主研发;另一方面,我们会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的软硬件生态圈。南方财经:目前导远电子的研发占比如何?企业营收、利润增速如何?在融资和上市这方面有什么计划?李荣熙:我们今年的研发投入会占到营收的30%,研发人员比例超过40%。得益于此,我们近几年每年出货量都在成倍增长,公司从创立至今完成数轮融资,既有财务投资人也有国有资本,资本界对这个行业比较看好。我们认为,上市是一个结果,不是目标,只要你做到一定程度,觉得需要上市时就去做,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大家合力去做。
自动驾驶3-5年将迎来第二次爆发
南方财经:当下智能驾驶行业非常火爆,你如何预估这个市场的规模?中国目前处于哪个成长阶段?李荣熙:中国每年汽车产量大约占全球的1/3,每年产量超过2500万辆。中国对自动驾驶技术这样的新生事物是非常拥抱的,国内智能驾驶和新功能渗透率比国外很多地方都高,我们认为到2025年数百万辆车这种规模是有可能的。
但实际上,目前智能驾驶还处在早期且正快速发展的状态。自动驾驶分五级,消费者现在能够买到的乘用车,大部分还在L2级辅助驾驶,但也有一些企业正往L3和L4级高度自动智能驾驶方向演进,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离成熟至少还有5-10年甚至20年。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交付和成本前提下尽量提高性能,是重中之重。现在我们看到智能驾驶还不能100%的场景覆盖,但即使一个很小概率的特殊场景不能覆盖,也会带来不好的体验。因此,这就要求零部件厂商的成熟度提升10倍甚至100倍。所以我常跟员工开玩笑,智能驾驶零部件行业可以让你工作到退休都不需要改行,它的成熟度还有10至20年的提升空间。南方财经:相比很多其他国家,国内对自动驾驶接受度更高,你怎么看?李荣熙:我认为这对于国内产业升级来说是一个机会,技术需求会促使企业创新,从而让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这个提升又会惠及到包括出行、物流配送,甚至每个人每天的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每个行业初期的波折,都不应该成为阻碍其技术及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国家和社会应该在给它一定容忍度的前提下,去把它规范起来。南方财经:你预判自动驾驶多久会迎来爆发期?公司未来有何发展规划?李荣熙:今年应该算是第一次爆发期,今年和明年我们能看到大量辅助驾驶车型量产落地,然后大概会再过一代车型的时间,比如说三到五年会有第二次的爆发,也许会往L3发展,或者相应的功能会有进一步的演进。这与技术发展周期是匹配的,一代汽车的零部件开发周期基本上就得3-5年,我们猜想2025年或2026年可能会成为L3量产元年。
导航定位的精度在历史上每一次发展都会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甚至引发社会变革。95%交通事故是人为造成的,自动驾驶的价值就是要降低这95%的概率,未来自动驾驶将会在更多领域改变整个社会,它会让我们社会更高效、更安全,解放更多的人力,这是非常长远的事情。而导远电子的愿景就是通过引领定位感知的进步去驱动出行新变革,让行业获益,让客户通过我们的努力获得竞争力。南方财经:从零部件供应商企业角度来看,您如何看广东智能驾驶产业布局发展?对政府部门有何需求或建议?李荣熙:广东智能驾驶产业在国内算是第一梯队,广东所有整车厂商,比如广汽、小鹏汽车、比亚迪等都有自动驾驶的车型,而在零部件包括定位、激光雷达以及其它硬件方面,广东都有比较强的企业,但基础器件制造能力还需要加强。对于汽车行业,从有产品概念到有产品,再到产品被用户接受,至少要3-5年时间,我认为广东在这方面还有发展空间。我认为政府可以担当几个角色:一是行业角度,从协会成立、标准组织以及测试组织等进行规范;二是对初创和发展期企业的支持,支持不仅是在场地硬件方面,还希望有软性支持,比如人才吸引、人才落户以及知识产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