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下,自动驾驶赛道无疑是“抗打”的。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自动驾驶赛道未来客观的成长性,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数据显示,从执行层、平台层、整车集成、第三方服务多层面综合测算,仅自动驾驶产业链上各环节,在2030年前就有7000亿元的增量空间。从今年的融资数据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份,自动驾驶领域已经累计披露超 60起融资,包括多笔数亿元的大额融资,可谓资本扎堆最密集的赛道之一。
作为深耕“硬科技”投资的老牌机构,松禾资本自然不会错过这条赛道。从天使投资的角度如何把握自动驾驶领域的机会?软件企业在新兴智能驾驶生态中怎样突围实现裂变?以技术为锚点,修炼内功的自动驾驶企业如何加强与整车厂的互动?在投后赋能方面松禾又如何系统化推进从而加速其成长?近日,《对话投资人》邀请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闫阳博士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长期深耕“硬科技”投资的松禾资本近日在自动驾驶领域又增加新的布局,早期科技基金投资了重庆两江新区的科技创新公司哆来目科技,该公司是一家在视觉防碰撞领域具有独特技术的公司。
谈及此次出手的原因,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闫阳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松禾的早期天使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且投跨界交叉学科技术,哆来目科技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未来几年里我们会看到一个新兴的智能驾驶软件生态的形成,这也给了以软件和算法见长的创业企业更多“上车”的机会。
自动驾驶更看重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
目前,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动BAT等企业进入市场、加大投入研发技术,自动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由681亿元增至23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4%。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可达2894亿元。
闫阳表示,松禾资本早期天使基金在自动驾驶发展的不同阶段布局了相关赛道的一些项目,比如专注于全固态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一径科技,聚焦于港口和矿区自动驾驶的畅加风行,以及源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哆来目科技等。可以发现这些项目的共性都有高校科技转化的影子,投资这些项目后,松禾资本也希望能积极帮助其密集与整车厂和上下游企业对接合作。
从汽车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新技术必须要紧密与整车厂结合才能有更多的迭代。丰富的落地场景需求以及前装规模量产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能很好地反向作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而对项目团队也是极为严苛的考验。汽车整车厂和上下游企业往往都有自己一套严密的逻辑和体系,包括生产管理、成本控制、车规质量要求和产品工艺流程等,创业公司一定要融入其中才能快速成长。
以哆来目科技为例,公司基于人眼视觉感知的双通道机制而研发的一系列视觉仿生算法和硬件产品,不仅可以运用于医疗领域视力障碍患者的辅助设备,作为汽车软件系统的一部分,在自动驾驶领域也有无限可能。
闫阳判断,在“软件定义智电汽车”的大趋势下,汽车正从传统的分布式架构逐渐过渡到中央集成架构阶段,各种软件算法在中央硬件平台上的集中与迭代导致中央控制器内部“软硬解耦”成为趋势。这种技术架构的变革同时导致了原本以零部件供应商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演变为平台、硬件供应商和软件服务商三者融合的扁平化结构,以及由此裂变出的软件生态新赛道,在操作系统、中间件、算法、功能软件和工具链等各个层次上都将产生一批专注软件开发的企业。
他指出,从用户视角看,智能驾驶分为三个产品梯度:首先,针对人类驾驶的安全辅助系统,比如配备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具有部分AEB和PEB功能,以防碰撞或降低碰撞风险为主要目的;其次,人机共驾为核心并针对有限特定场景的辅助驾驶,仍需人类监管,近期出台并于2022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就是对此类场景驾驶做了一定程度的突破性明晰约定;第三,完全自动驾驶,就是所谓的L4级自动驾驶,完全代替人类驾驶,未来可期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实现。这也说明,我们的出行环境正处于从传统的人类驾驶向部分无人驾驶转变的过渡阶段,这种现阶段的混合状态事实上造成了新的、形态更为复杂的道路安全问题。
“针对自动驾驶,我们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安全挑战。”闫阳认为,“随着道路场景日益复杂和车辆辅助驾驶系统搭载规模的不断提升,如何保证机器驾驶的安全已成为行业焦点,并直接影响到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落地。现阶段行业通行做法是通过大量的道路场景数据积累和人工标注与AI训练,逐步让机器逼近人类的驾驶智能,但此类做法下的数据获取、清洗与训练带来巨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并且无法有效解决Corner Case(极端情况)。‘成本’与‘安全’问题伴生相随,最终导致自动驾驶现阶段无法规模化商业落地。”
松禾团队在接触哆来目科技前便认为解决自动驾驶“成本”与“安全”问题要另辟蹊径,要秉持“第一性原理”(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要真正的从人类驾驶汽车的行为习惯和决策机理层面来攻克这一问题,这需要多学科跨界融合,而哆来目科技的独特技术与产品恰好符合松禾团队这一逻辑。
哆来目科技首席科学家是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世界顶尖人眼视觉仿生与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核心技术团队具备医学、人工智能、信号处理与集成电路等多学科认知和跨界协同能力,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为哆来目科技构筑了独特的护城河。
坚定投资富有创业精神和商业洞察的科学家
资料显示,松禾天使基金成立于2018年,首期规模5亿人民币,依托松禾资本在科技投资与孵化领域长达25年的丰富经验,以“投早、投小、投硬、投交叉”为理念,携手来自国内外顶级高校院所的科学家团队、知名企业的资深行业技术专家、优秀的海内外青年复合型科技人才,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智电汽车、先进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空天技术等国家重大战略支撑领域的集成创新、国产替代与产业升级。
纵观松禾天使基金投资的项目,可以发现大部分投资聚焦于“科学家创业”。闫阳指出这背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相比企业,高校院所是国内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这一点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所以按图索骥,寻着技术创新来源而聚焦高校院所做投资或孵化是合理的;另一方面,松禾资本具有别于其他投资机构的高校院所情结和独特的资源禀赋,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相关院所等众多院校建立起紧密的战略生态合作圈,共同开展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投资工作。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也采用了同样的投资策略,”闫阳介绍到,“在智电汽车上下游赛道,我们会紧盯那些从整车厂和头部供应商中出来创业的专家团队,也会密切联络我们自己“高校朋友圈”中在车辆工程相关方面较为优秀的高校,例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和同济大学等,从这些高校院所走出来的科学家创业团队,我们则会以最大诚意和专业态度与其进行孵化或投资的合作。”
针对当下的科技投资环境,闫阳也坦言,优秀的科技创业企业的供给和前几年相比数量上有所下降,但一些较为热门的风口行业仍存在项目“良莠不齐、蜂拥而至”的情况,投资机构也几乎一边倒的从前几年爆火的移动互联网集中转战到“硬科技”领域。
“最近这一两年,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现象。很多创业企业面对一堆投科技的机构无法做分辨,往往谁打钱快谁给的估值高就要谁的钱。”闫阳说,“其实也不能说这不对,选择不分对错,就是一种现象罢了,但我们认为整个科技投资行业可能还需要一些沉淀,需要再多一些对技术本身的理解和行业变迁的观察。现在这个行业貌似有点处于停滞的状态,创业公司的供给变少了,投资人变保守了,出手更谨慎了,但这些变化对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可能都不一定是坏事,稍微慢下来有利于更好的发展。”闫阳最后补充到,“我们要知道,技术的前进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然更不以投资人的意志为转移。投资人和创业者对此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要避免‘硬科技’投资的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