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投资案例
新闻中心
活动入口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

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如何执行到位并适度

发表于:2021-05-26 来源:


专题:松禾资本投资风险管控之道

投资与风控先天就是两个矛盾体的存在,投资团队风险偏好高、风控团队风险偏好低。在面对同一情况时,投资与风控有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价值判断。这既是由于各自专业背景、从业经验、角色角度不同影响,也是各自认知范围、理解能力不同导致的必然结果。


过去有些投资机构在组织结构设计上,将风险控制部门界定为中后台部门,投资属于前台部门。前台是一个投资公司最重要的属于创造收益的业务部门;中台多数为行研、风控、法务等支持前台工作的部门。在组织结构的划分上风控就弱于投资。公司需要创造业绩,业绩是唯一导向,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机构弱化风控的职能和权限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结果了。


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使募资难成为一级市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核心问题,生存难以为继,很多机构开始频频发声。银行资金受限于资管新规的影响无法继续出资,地方政府和保险资金受到追捧。供需双方产生变化,倒逼投资机构内部以提升效率、完善投资决策流程和风险控制流程来优化自身,吸引LP的关注和投资。


这时风控部也逐渐由中后台向前台演变,最终以投资团队模拟反方的角色出现在投资决策委员会上,发表独立于投资团队的专业风控意见,针对投资建议书中的各项观点进行灵魂打击,项目过会率直线降低、过会难度直线上升,也使得以往行业中 “投资勇气靠合投、投后管理靠放羊、GP收益靠费率、LP赚钱靠运气”的形势发生转变。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风险管理元年可以用资管新规的出台作为标志,各家机构开始重视风险管理的作用和价值,也愿意出高薪聘请专业的风控人员,风险管理开始正式走上舞台。但另一方面也由于过于强调风险、对风险出现的概率分析不够也导致诸多优质项目的错失。


如何平衡投资价值与风险管理的界限?如何在保证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投中优质项目?如何提高基金整体收益水平?松禾资本凭借多年的投资管理经验、风险把控经验力图从多个角度呈现一级市场老牌专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如何做好投资与风控的平衡之道。

专题目录:

一、如何实现投资机构全流程的大风险管理

二、投资机构如何搭建风险管理信息化体系

三、投后管理的风控体系建设原则及框架

四、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如何执行到位并适度

五、尽职调查工作的局限性和关注重点

六、投资项目核心风险要素分析

七、私募股权投资风险管理发展方向的思考

八、如何理性客观地评价创始人及团队

九、如何对项目存在的两套账问题进行规范

十、从募资难去杠杆冷静看待估值泡沫调整

十一、企业的投资价值蕴含在现金流量表中

十二、Pre-IPO项目的投资逻辑和风险思考

十三、以公众事件为例探讨如何搭建社会风险管理体系


本文为专题第四篇《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如何执行到位并适度》,全文7885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


松禾资本法务风控团队出品 

策划:赵亮

撰稿:钟山


 赵亮

松禾资本合伙人、首席律师

法务风控部负责人


钟山

法务风控部副总经理


一、审计思路

在审计机构,我们通常需要对企业提供的一切资料报着怀疑的态度,首先需要认定企业提供的所有资料都是虚假的,都是为了蒙蔽我们的资料,然后我们需要对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验证,对资料的支撑文件进行核实,一步步去伪存真,从假的怀疑验证成真的证据。


在不考虑重要性水平的时候,这种思路就是审计思路,我们根据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审计,企业提交的100份资料,那么我们的审计范围就是这100份资料,由这100份资料推导出相关的支撑性证据资料,可能有1000份,然后进一步核实1000份的资料,推导出背后的公司,进行访谈、查验进行审计程序的执行确认。


(一)支撑和证据

审计就是验证整个业务、财务链条的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在审计范围内,确保所有的数据均有证据的支撑和依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审计,保证企业的财务核算和业务逻辑复核会计准则的要求。


所以在做审计工作的时候,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做的很细致,需要深入企业内部链条中,对企业的所有经营环节进行了解,了解企业的一切重要的经营活动,分析财务数据的合理匹配性。


以前有个笑话,财务人员在超市买单的时候,剩2分钱没有结算,那时候还不像现在手机支付这么方便,都是用现金支付,售货员就说2分钱算了,但是财务人员却迷茫了,说你算了的话你们怎么平账呢?你要怎么做账呢?这部分差额你确认为什么科目呢?可以想象当时售货员的满脸懵逼的样子。


(二)谨慎和保守

审计思路就是这么的细致,由于数据量非常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一步步推导的能力,但是过于细致也可能使得审计人员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因为现场审计时间短,所以才有了重要性水平的存在,平衡审计工作的难度。


审计对人最大的改变就是谨慎、保守,对没有证据支持的信息都是持有怀疑态度,总是喜欢用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待问题,是不是可以验证真假,这也是对性格的影响。

二、风险管理的历史变迁

从行业来说,审计和投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虽然同属金融服务,但差别巨大。从两个行业的认知来看,审计行业是看过去,投资行业是看未来。从以前的投资机构人员配置来看,对于财务人员的需求很低,看得懂财务报表就可以了,并未发挥风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作用。


(一)审计人员眼中的风险管理

在以前事务所对风险管理的了解,主要是作为辅助投资团队的部门,对拟投资企业进行财务尽职调查,编制财务尽职调查报告。这个工作也属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范围,在有限时间内,出具一份尽调报告,没有审计那么深入,出具的意见也不需要那么明确,主要是一种程序上的执行,在事务所的时候都是由项目经理带队完成即可,一般来说不会有太高级别的同事介入。


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其实还是审计工作,对企业的过去情况尽调了解,然后根据现有的逻辑和依据推算未来的财务可能性,这也是以前投资机构的普遍做法。即由财务和法务背景的专业人员进行项目的尽调了解,然后由投资经理综合以上信息对企业目前的业务、市场、产品等进行分析,然后推算未来的成长性。在分析未来这方面主要是由投资经理负责的工作。财务和法务部门主要是辅助投资部门工作的角色,属于从属部门,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后台部门。


就根据以上对投资机构风险管理的了解,很多会计师都不是很想来投资机构做风险管理的,因为写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只是审计经理的基本工作,难度不大,看得到天花板。这也和风险管理人员要求的专业构成来源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事务所人员都不去做风险管理工作。


(二)内控审计推动风险管理的发展

所有的市场变化都是从需求方的变化向上游推进的,在2012年左右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都要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控报告后,在财务体系以外就多出了风险管理的内控审计这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还是归属财务体系,一般来说由财务总监兼职内控总监。


那时事务所也进行内控审计的专项培训,公开的文件是由于2001年安然事件产生的《萨班斯法案》,其中对内控制度的规范非常详细。虽说这个内控审计还是比较注重流程上的完善性,但是也给资本市场从业人员的心中加上了一个风险管理的意识。


行业最早的一批风险管理人员主要是国企出身。根据公司的业务模式,通过各种流程和监控来防范风险问题的产生,也是最市场化的风险管理部门,凭借过往工作经验和对风险的认知进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搭建。


(三)股权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

目前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管理思路还是处于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国外的电视剧,一个公司内部最专业权威的部门一般都是风险管理部,对公司的整体业务情况进行监控,对可能存在的业务风险进行规避,这种对风险的预期、规避工作在目前的国内行业还是不多的。主要是这个部门不是直接的创造利润,一般来说都会减少利润,而不是专业的人很难看出这个利润是否存在隐形的风险。


其实这也是投资行业的粗狂式发展造成的,以前在经济上行、可投资标的稀缺的情况下,对于大家来说,上市就代表正确,上市公司就是最完美的公司,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多人没有办法了解上市公司背后的问题,也就造成了即使盲目投资也可以取得收益的情况。只是赚的多少的问题。


(四)风险管理行业的变革契机

随着上市规则和审查的越发严格,对中介机构内部的结构调整影响很大,中介机构内部的风险管理部门成为话语权最大的部门,对于项目是否通过内核堪比是否通过发审会,一般听说一个项目通过了券商内核,上市的可能性就已经超过50%了,这就是市场需求倒逼上游做的结构调整和专业化要求。


到了2018年初开始,股权投资行业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一是由于LP的资金方变化导致,二是由于二级市场的估值调整影响,三是由于整个市场信心不足导致的下滑。深刻的影响了各个私募股权机构,给大家踩了一脚急刹车,让大家在一路狂奔的热情中突然戛然而止,清醒过来,开始想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2018年下半年,很多的机构大佬开始发声,有的也说本次寒冬有80%的机构会消失,从我的认知理解来说,消失的必然是一些不够专业的机构,因为经济上行,近几年很多不专业的机构产生,盲目的投资,并没有自己完善的投资逻辑策略和风险管理体系,这些机构在寒冬中也必然是首先被淘汰。而何为专业性,不仅仅是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还需要有明确的投资策略、深入的产业研究、精准的企业判断、合理的退出安排等等,这样才可以构成一个专业性的团队,对拟投资的项目作出专业性的判断。

三、风险管理的认知

近几年我通过对拟投项目的充分尽调和分析、与各个投资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母基金组织的各项论坛、投决会上大佬们的无私分享。完善了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知思考。


(一)定位

目前的很多投资机构普遍把风险管理部门定义为中后台部门,主要是对前台投资部门的补充和完善,侧重点在于财务方面的尽调,对于非财务信息的风险主要依靠投资部门进行尽调了解。


风险管理部应定义为前台部门,在智能定位的划分上,应与投资团队相并列,可定位为拟投项目的模拟反方。目前已经有很多机构如此定位风险管理部门。


(二)作用

一个部门的定位,主要是根据部门应该产生的作用决定,也就是对目前的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假设从投资项目的角度看,企业的产品解决了什么痛点,就可以定位产品的地位。


风险管理部的作用,应该是解决作为前台的投资团队尽调不全面的风险。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人来执行的,位置决定想法,专业决定角度,对于投资团队来说,一般采用从团队、技术、产品、市场的推导逻辑,去验证一个拟投项目的优劣,这样不可避免的就会陷入虽然看的够广、看的够高,但是看的不够细的局面。


每个人的做事方式都是由自己的专业背景决定,一个产业出身的人,在看待一个拟投项目时,首先采用的武器是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其中的玩家都有哪些,然后顺着这个思路逻辑开始进一步了解;一个研发出身的人,首先采用的武器是技术的对比,例如算法、底层架构的复杂程度等,从技术的角度分析项目的优劣势;采用的角度不同,思考的逻辑就不同,看出的问题也就不同。


而风险管理部,主要是采用财务、法律的武器,从财务或法务入手,推算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结合公司的业务生产经营情况,核实公司的过去发展情况、阐述目前资产质量、推算未来业绩增长、验证商业模式的持续性。以数据、以逻辑来验证投资价值。


简单来说,投资团队采用的推导逻辑是【团队-技术-产品-市场-财务-退出】;那么风险管理部采用的推导逻辑是【财务-市场-产品-技术-团队-退出】。


由上可见,风险管理部作为在项目投决会上需要发表风险管理意见的部门,需要采用以财务为切入点,推导整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对项目的投资风险作出独立的、客观的、全面的风险预判。


(三)工作内容

从上述的推到逻辑来看,大家可能觉得内容是一致的,只是顺序不同,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区分工作的前后顺序。一个项目在前期的接触、调研、访谈等环节都是由投资团队负责的,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在立项前,投资团队需要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了解,包括项目的团队、技术、产品、市场、财务等信息,然后经过沟通确定该项目可以立项则在OA系统上申报立项,并提交已经做好的尽调工作底稿,明确投资亮点和风险。


一个项目在通过立项审批后,风险管理部才开始介入,一手的资料就是投资团队上传的工作底稿和项目基本情况分析。风险管理部的工作起始就是投资团队的阶段工作成果,通过投资团队的初步了解,形成对项目的总体判断,根据风险管理的推导逻辑形成项目的风险框架,然后对该框架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进行总结,即根据目前现有资料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该问题可能不是风险,只是需要进一步了解确认的问题。


然后经过现场的尽调和访谈,这里的尽调和访谈内容也是以投资团队的尽调工作为基础,风险管理的工作不是投资尽调工作的重复,而是对企业尽调的补充、深入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经过现场的补充尽调,形成对项目整体风险架构,依据风险管理推导逻辑形成风险管理意见书。


(四)工作原则

根据以上的定位、作用及工作内容方面,作为与投资团队并列的部门,虽然采用的手段不同、侧重点不同,但是工作范围和业务范围还是相类似的,那么其中区分两个部门最重要的就是工作原则。


风险管理存在的基础就是独立性原则,在看待一个项目时,如果没有一个超然的独立视角,可能很多潜在风险就会被忽视和轻视。“独立”作为一个工作原则来说,机器是做的最好的,设定无差别的标准和程序,去人性化的对项目进行客观判断,即不夸大优势、也不放大劣势,独立、客观、平衡是风险管理部的基本原则。


“投资是一个去人性的工作”,我们作为人与项目团队打交道,会形成感情,会产生信任,但是市场发展也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主观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客观,但是不会决定前进的方向。我们在看待一个项目时,应该去除感情、去除认可,客观的分析项目的产品应用、市场未来发展、技术的更新迭代等,但并不是不去考虑信任和感情,但是如果一个项目感情和信任占据绝大部分的权重,那么这个投资策略就是存在问题的。


(五)目的

投资团队可以当做卖方,把项目推荐给公司,通过投委的认可;风险管理部可以当做买方顾问,对项目风险全面揭示,不遗漏不夸大,独立客观的发表意见。我们的目的就是与投资团队一起把项目的优劣势完整的呈现在投委面前,根据自己专业背景,提出对项目的专业判断,由投委对项目是否投资进行决策。


从最终的目的来讲和投资团队是一致的,都是保证投资项目的质量优秀,保证基金良好的退出预期,通过投决会的程序,充分了解拟投项目的亮点和优势、充分知悉拟投项目的风险和劣势,总体的平衡评价拟投项目的投资价值,实现基金的投资收益。


(六)整体风险意识

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内部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意识正在逐渐加强,有的时候听到投资团队和项目交流过程中,从团队、技术等方面的关注重点逐渐转变为现金流、收入等方面的重点沟通,内心还是很开心的。证明我们把风险管理的意识注入到了大家的心中,也是大家对于我们风险管理部专业的认可。


(七)后续风险管控

前文有真对投资过程的“募、投、管、退”四个方面阐述过风险的管理,其实在一个项目从接触到退出,风险管理的权重中,投资的权重和投后的权重其实不相上下的。


我们根据投前对项目的风险分析和了解,形成了一套对风险规避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在投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思路进行进一步跟踪了解,对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整改,对未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风险进行梳理和提示。


投后的增值服务和风险跟踪管控是两条路线,都是很复杂并且专业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持久的和企业保持密切的沟通。投后管理在业务方向上面分为事务性工作和专业性工作。事务性偏向于日常管理、资源对接、退出管理、业务拓展等,专业性偏向于风险管理、内控规范、财务梳理、上市计划安排等。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企业并防范投资风险,与企业一路同行。

四、风险控制逻辑推导

风险管理部采用的推导逻辑是【财务-市场-产品-技术-团队-退出】,下面简要讲解一下每个模块的主要构成:


(一)财务

财务模块的分析,分为三个角度来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

主要从数据阐述、核算风险、合规分析、调整事项、质量评价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财报的分析。其中即包括对财报可靠性的分析,也包括对真实性、完整性的分析。


2、资金使用分析

主要从历史资金使用、未来资金计划、资金缺口来源、合理性分析等四个角度来分析。了解企业的来龙去脉,从资金的角度看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测。


3、盈利预测分析

主要从盈利预测阐述、增长逻辑分析、购销合同分析、推算实现可能性等四个角度来分析。了解企业的增长逻辑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二)市场

主要从竞品市场对比、产业链条分析、现有市场分析、未来市场推算等四个角度分析。考虑判断目前和未来退出时(五年)的市场容量(大往小推)、市占率(弹性测算)。充分利用研报和公开信息。


三)产品

主要从产品阶段定义和产品价值分析等两部分构成。主要是需要分析明确产品的阶段和价值所在。


(四)技术

主要由竞品技术对比、核心专利分析、技术路线分析等三个方面构成。主要是要通过分析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所在。


(五)团队

主要从创业历程分析、团队构成分析等两方面组成。主要通过分析了解团队的成功失败经验和稳定性。


(六)退出

主要从竞品估值对比、退出估值分析、退出收益计算等三方面构成。这部分需要结合市场分析综合考虑退出的收益,也因为目前的审核政策标准变化较大,需要精确的判断。


以上的模块关注点及风险判断后续文章会详细展开,具体在每个项目时情况不同,需要把握的重点和风险需要具体分析。


五、风控工作如何执行到位并适度

很多投资团队的人都会说,风控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很多风险都是不明确的,也都有杞人忧天的感觉。如果风控的专业判断不让别人认可,那必然是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在做风控工作时,是非常讲究风险把控的程度,到底什么是核心风险?如何阐述这个风险的影响?风控意见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的投资价值?这就需要风控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如下几点:

(一)切勿只提示风险但无解决方案
找问题其实很简单,但是如何解决问题是复杂的,而且这个问题是否会导致投资损失,这个的判断需要很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对一个风险的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分析,是否会影响投资决策,对如何解决该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量化影响数据。找出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二)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虚心接纳一切质疑
风控人员多数是财务法务出身,有的时候项目涉及的行业和技术非常的专业,我们应该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专业范围,对于能力以外的问题和风险谨慎的提出质疑,并对这个问题多方了解;对于其他非财务专业人士提出的质疑和问题需要虚心接纳,并给予详细的讲解;清楚自己的核心专业,并以此为基础提示项目风险
(三)随时准备迎接挑战、更新知识储备
很多时候,项目投资流程时间很短,需要投资决策尽快出具,留给风险管理部的时间很少,那么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好。对于项目所属的不同行业进行了解,更新我们的知识储备,需要在短时间内对项目所处行业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行业信息,以备新项目上会时可以发表客观、专业的风控意见。
一个巨无霸公司被颠覆,一般不是因为同行业的竞争,而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出现,公司还没有去及时的更新,导致被新兴的创新科技公司打败。个人如果不沉下心的学习,那么早晚会被新的员工打败,不及时的补充和更新知识体系、认知体系,那么早晚会落后这个时代;要充分利用好闲暇时间,工作以外的时间,学习沉淀来精炼自己的思想,与其他人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自己的认知;很多脱离一线工作的领导,凭借过去的经验吃老本,时间久了多数会丧失风险的敏感性和风控逻辑的提升空间,快速被一线风控人员所替代。
(四)心态平和,冷静客观的看待项目
有的时候,风险管理部会对项目提出很多问题和风险,在和投资部门沟通时,会因为角度不同、专业不同形成对一个风险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冷静客观的看待这个风险是否真的如我们所分析是否真的是一个风险,是否影响投资价值,需要对他人的质疑充分接纳和分析。如果在分析后依然觉得这个风险影响投资决策,那么我们客观阐述即可,以独立客观的角度阐述项目风险是我们的基本职责。
(五)谨慎发表意见、切勿冲突莽撞下确定的结论
在风险意见书中,切勿出现定性类的结论,除非涉及到违规违法的问题,否则对一个结论的出具需要经过充分详实的尽调了解,当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外的风险时,无法判断具体的影响,也无相关数据的支撑和逻辑的推演过程,那么对于一个问题千万不要下结论,即是冲动莽撞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六)对投资心怀敬畏之心
这种敬畏之心体现在对投委们的尊敬、对拟投项目创始团队的尊敬、对行业变迁的不确定中、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中。我们对于是否投资这个行业、赛道、公司都是无法确保一定成功的,我们就像在汪洋大海中扬帆远行的小船,我们敬畏大海、敬畏自然,充分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谦卑谨慎,居安思危的看待每一个投资项目,做好每一个项目的投资建议书、风险建议书,敬畏投资、敬畏市场。
(七)保持充分的敏感性,加强风险意识
现在对一个项目的尽调没有以前做审计时候细致,主要的程序一般是访谈和数据分析,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发现问题的一瞬间充分把握好问题的重点,抽丝剥茧的逐步分析,对深层次的风险因素进行提炼。这个既有工作经验的要求,也有风险意识的要求,需要持续的锻炼和加强自己的风险判断意识,多沟通多探讨,充分接纳来自四周的意见,形成自己的风险判断架构体系。
(八)随时关注国家大事,更新最新的政策和审核态势
投资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那么政策对投资方向的影响就会很大,我们需要及时了解市场发生的最新变化,及时更新我们的认知和体系;就上市标准来说,要随时关注最新过会的相关企业,了解上市审核的关注点,切勿闭门造车,需要紧密联系外部和内部,使得我们的风险建议书更加的切合实际贴近市场。
(九)不对拟投资项目提出任何发展战略等建议
有时候我们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认为属于风险,一般就会建议企业应该怎么做,对于企业来说,我们都是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员,可能就会采纳我们的建议。但是这恰恰是存在问题的,当我们没有一个对企业的充分了解,也没有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经营运行的各个细节,就盲目的提出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方向,这样是不恰当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我们投资企业后,我们需要相信企业的能力,相信它独立发展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多的参与和干涉,在企业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再提出我们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