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桥开发区第一届“金桥工匠”表彰暨金桥开发区工匠联盟工作室成立大会在金闽园顺利举行。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喜获金桥开发区第一届“金桥工匠”培育先进单位;擎朗智能员工金超、马帅分别荣获“金桥工匠”、“金桥工匠提名”两大奖项。
本次活动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金桥管理局、金桥集团、金桥股份联合主办,金桥开发区总工会承办。首届“金桥工匠”培育选树共有29家企业共104名职工参与申报,经过推荐申报、联合初评、评审发布、联合审定、确定人选、公示发布等环节,确定了金桥开发区第一届“金桥工匠”25名、“金桥工匠提名”16名。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被评为“金桥工匠”培育先进单位。
回顾擎朗智能发展的13年,完整经历了商业服务机器人行业从技术空白到成熟落地,从鲜为人知到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崛起与发展。切切实实从零出发,到现在稳稳地走在世界前端,先后推出数款商用服务机器人,且均已实现商业场景应用。
擎朗智能不仅商业版图逐渐明晰,还始终秉持着与员工共进步、同成长的理念,给予员工完善自身成长规划和充分发展想象力的空间,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智能机器人行业的高质量人才。本次获得“金桥工匠”培育先进单位可谓实至名归。
会议上介绍了第一届“金桥工匠”选树培育的过程,宣读了评选结果,并为第一届“金桥工匠”、“金桥工匠提名”以及“金桥工匠”培育先进单位进行颁奖。此外,还集中展示了“金桥工匠”的先进事迹,激励更多产业工人见贤思齐、建功引领。
选树工匠来自未来车、智能造、移动通信等硬核产业领域,身份不同、年龄各异。最年轻的智能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年仅26岁,但已在国赛中斩获多项荣誉;年龄最大的工匠56岁,扎根工程建设领域超过33年,孜孜以求用匠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为各行各业乃至金桥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擎朗智能硬件专家金超、资深算法工程师马帅从一大批硬核产业领域的100余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金桥工匠”、“金桥工匠提名”荣誉称号。
金超,现任擎朗智能产品研发中心嵌入式平台部硬件专家。从事嵌入式系统硬件、软件以及Linux/Android系统固件开发相关工作长达19年。凭借自研的三角法激光雷达、视觉定位系统、伺服电机驱动系统,成功解决机器人“看的清、看的准、走的准,走的稳、价格高,难普及,难维护”等疑难问题。他勇于接受挑战,擅长解决疑难问题,曾多次荣获“最佳项目交付奖”、“解决疑难问题奖”。
金超表示:“作为一名研发工程师,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一直深挖;永不满足,不断优化,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越走越远;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方能引领市场,引领潮流。”
马帅,现任擎朗智能算法软件部资深算法工程师。其在大学时期就曾多次斩获国赛大奖,毕业加入擎朗智能,机器人相关开发经验长达7年。先后参与公司定位、传感器、导航算法开发,深度参与公司多个重大项目,先后和团队解决了标签机器环境适应性差、定位系统脆弱、机器人拥挤人群中的运行效率等多项疑难问题,不断推动着机器人更加有效的解决餐厅中的送餐效率的问题。
其自主研发了图像模块自标定算法、电梯拥挤检测算法、机器人开机自定位算法,同时带领团队开发了平稳性算法、极限通过性算法,使得机器人可以在不额外增减部署难度并且降低对环境依赖的情况下,机器人可以自主开机定位,便捷终端用户实际使用机器人的体验,同时解决了中小餐厅拥堵无法使用机器人的瓶颈难题,以上自研项目均已申请、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
此次,擎朗智能荣获“金桥工匠”三项大奖,体现了金桥开发区对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视及肯定,也表明擎朗智能的技术人才储备与培养的竞争力在逐步增强,培养先进人才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未来,擎朗智能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培养一批有思想、懂技术、敢创新的高质量技术人才。不断为金桥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输送人才,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金桥智造城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