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投资案例
新闻中心
活动入口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

松禾资本罗飞:大健康领域投资需要拥有超越疫情的长期视角

发表于:2023-03-31 来源:

近日,由化学加主办的首届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连续流化学企业家科学家高峰论坛在苏州隆重举行。数百位合成生物专家以及合成生物行业重要企业代表,围绕合成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前沿进展、合成生物技术与制药、合成生物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合成生物学的机遇和挑战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受邀作为大会主席,发表《后疫情时代的生物医药投资趋势》主题演讲,分享后疫情时代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方向。

以下为演讲内容精选:

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

松禾作为国内最早的民营创投机构之一,亲历中国科技发展,在过去27年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重点投资数字科技、精准医疗、创新材料三大硬科技领域。目前松禾资本医健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30亿,布局了近50个项目,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投资案例。

生物医药的创新及刚性需求本质未改,产业向上发展趋势未变

过去三年,由于新冠疫情、中美关系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物医药市场从高峰回落至低谷,“复苏”已成为2023年的关键词。从行业内在的发展规律来看,生物医药的创新及刚性需求本质未改,医疗健康产业向上发展的趋势未变。

从宏观角度考虑,医疗健康产业仍处于“黄金时代”的深层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老龄化是医疗消费的“人口结构红利”。当前我国老龄化加深,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从2006年7.7%跃升至2021年的14.2%,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从结构上推动了医疗消费的持续增长;

第二,支付能力提升,医保覆盖范围加大,需求推动市场增长。一方面集采力度不断加强,流程更加优化,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能够真正满足临床需求的相应政策;另一方面医保基金整体运行平稳,中短期展现了强有力的支付能力;

第三,在2016年医药新政之后,中国医药行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创新药上市企业数量方面,中美已比较接近;并且中国批准上市的新药数量大幅提升,与美国FDA批准上市新药数量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四,医疗健康领域的“新基建”增速明显,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化,进一步提升了医疗器械的增量市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国产的医疗器械品牌有望加速成长;

第五,在医疗集采常态化的背景下,产品价格降幅趋于稳定,集采对企业的“短期不利影响”边际递减;与此同时,新的评审机制更加强调创新导向;

第六,基础科研与研发投入的持续上升,催生了上游产业链的国产化机会;

第七,中国是一个化工和发酵生产大国,在“双碳”目标驱动的背景下,我国的工业转型正在发生,将极大带动合成生物学相关产业的发展。

危中有机,生物医药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根据目前一级市场的数据来看,由于创新药企IPO破发频繁,市场已经存在IPO轮估值低于Pre-IPO估值情况,医药行业出现一二级倒挂现象。2022年,一级市场对于创新药行业的投资更为谨慎,短期缺乏盈利能力的企业融资难度加剧。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二级市场迎来了一场狂欢,但是狂欢过后就伴随着另一个低谷。目前国内医药生物细分行业已基本达到历史较低分位数,估值已经见底。但危中有机,生物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也因此凸显。

后疫情时代的投资机遇

首先,要关注政策指引,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也是生物经济领域的首个顶层设计,标志着生物经济将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其次,由于疾病谱以及创新技术的不断升级,生物医药与创新疗法的投资赛道也随之改变。在疾病谱方面,以肿瘤为主的创新药投资开始向免疫、神经系统、代谢疾病等领域过渡转变;其次为满足临床新需求,生物医药创新技术也会产生革新,将更为关注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细胞/微生物疗法、创新诊断技术等。随着创新技术的愈发成熟,生物医药的产业化能力也将大幅度提升。

此外,关注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领域,其中重点关注国产替代、供应链齐全的企业,国产替代是中国医疗器械发展的主旋律,要重点布局目前国产替代率低于10-20%的器械赛道。

松禾资本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深度布局

在基因测序领域,松禾资本10年前已经开始进行上下游全链条布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寻找细分领域龙头。目前基因测序已成为基因与细胞药物开发的底层技术,同时也成为合成生物必不可少的技术。在这一领域,我们投资了华大智造、安序源等测序仪企业。

在医疗器械领域,我们更加看重产品组合平台化、国产替代以及商业拓展迅速的企业,投资了普门科技、凯莱谱、北芯等优秀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

其次,在创新药物领域,我们关注疫苗、以细胞及基因技术治疗罕见病的临床药物、创新药代工企业,例如中慧元通、怡道生物、博雅辑因、赛隽生物、君圣泰等。

另外,在合成生物学方向,我们既关注实验室成果的早期孵化,例如合成纪元、欣贝莱等企业的核心技术都依托于清华大学、天工所的成果转化;也会持续关注具备一定产业化规模的企业,例如蓝晶微生物、瑞德林。

蓝晶微生物是由清华大学李腾博士和北京大学张浩千博士联合创立,其首个产品是在自然环境中均可自发完全降解的绿色低碳生物材料PHA。蓝晶微生物是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家显著降低PHA成本达到规模化销售的公司。目前,蓝晶微生物是中国在PHA领域唯一一家通过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测试要求的公司。

瑞德林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多学科交叉应用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全球率先将酶催化技术应用于肽类、糖类和核酸类等特色功能原料的规模化生产,并积极探索产品在新领域的应用。瑞德林生物是全球首家同时拥有三代生物技术和二代化学技术并应用于多肽的企业,产品覆盖特色原料药、化妆品功能原料、保健品特色原料、功能性分子砌块等领域。

大健康领域投资要有超越疫情的长期视角

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如何拥有超越疫情的长期视角?有以下几点:

首先,新冠疫情使全民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健康教育,国民的健康观念有了质的变化,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消费支出有望持续增加。

其次,疫情期间,华大集团、圣湘生物等企业展现了良好的社会担当,企业利用自身快速的创新能力,在临床一线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服务中国,更走向全球,为多国人民提供抗疫援助,也极大提升了各方投资者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信心。

此外,后疫情时代将更加重视医疗健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将会促进疾病诊疗关口前移。

最后,作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创投机构要回归价值投资,要利用自身优势,用资本助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民健康。